<鹿鼎记>读后感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9 07:13:39
我要写一篇有关<鹿鼎记>的读后感~~
但好像很有难道呀~~
可以麻烦亲帮帮忙~~
谢谢~~!!
最好是比较仔细分析的~~

《笑傲江湖》之后,金庸创作了《鹿鼎记》。《鹿鼎记》是金庸最后一部小
说。在《鹿鼎记》之后,饮宴闲谈之间,常有熟捻或陌生的人问金庸:“你为什么
不写了?”

在金庸未及回答之前,总不厌冒昧,抢着回答:“因为他写不出来了!”如是
数十次之后,金庸也感叹:“真的写不出来了!”

任何事物,皆有一个尽头,理论上来说,甚至宇宙也有尽头。小说创作也不能
例外到了尽头,再想前进,实在非不为也,是不能也。再写出来,还是在尽头边徘
徊,何如不写?所以金庸在《鹿鼎记》之后,就停止了武侠小说的创作,大抵以后
也不会再写了。所以,《鹿鼎记》可以视为金庸创作的最高峰、最顶点。

先引进金庸小说中的话,见于《神雕侠侣》。杨过在独孤求败的故居之中,所
发现的留言:凌厉刚猛,无坚不摧,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。

紫薇软剑,三十岁以前所用。

重剑无锋,大巧不工,四十岁以前持之横行天下。

四十岁后,不滞于物,草木竹石均可为剑。自此精修,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


独孤求败的留言,写的是武功渐进之道,也是小说创作上的渐进之道。

金庸以前的作品,是凌厉刚猛之剑,是软剑,是重剑,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,
虽然已足以横行天下,但到了《鹿鼎记》,才是真正到达“无剑胜有剑”的境地。

只要有剑,就一定有招,就一定有破绽。金庸在《笑傲江湖》中已一再强调这
一点说的虽然是武学上的道理,但也是任何艺术创作上的道理。这番道理,是“独
孤九式”中的要旨--(又是“独孤”,金庸在小说创作上没有敌手,想来心里很寂
寞没有了“敌强我欲强”的刺激,如果有,在《鹿鼎记》之后,可以有另一个高峰
出现?)《鹿鼎记》已经完全是“无剑胜有剑”的境地。《鹿鼎记》甚至不是武侠小
说,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,才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。
<